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:失事客机上72人全部遇难******
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加德满都消息 :据印度联合新闻社15日报道 ,尼泊尔雪人航空公司发言人证实 ,搭乘该航空公司ATR 72客机 的68名乘客和4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。
据路透社消息,尼泊尔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鲍德尔15日表示 ,已经成立了一个五人调查委员会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,并在45天内向政府提交调查报告。
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在社交账号发文表示“对这起悲惨事故深感悲痛” 。尼泊尔政府宣布将16日定为公共假期以悼念遇难者。雪人航空公司官网发布公告称,为哀悼失事客机上的遇难者 ,取消16日当天所有常规航班。
据尼泊尔民航局发布的声明,失事客机当地时间15日上午10时30分从尼首都加德满都起飞前往博克拉,10时50分与地面失去联系 。机上包括15名外国乘客 ,其中5名 是印度人、4名是俄罗斯人 、2名是韩国人 ,其余4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、爱尔兰、阿根廷和法国。
中国驻尼泊尔使馆领侨处15日晚表示,对尼泊尔发生客机失事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深感悲痛 ,向遇难人员表示沉痛哀悼 ,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。经核实 ,失事飞机上没有中国公民 。
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航空安全网数据称 ,这 是尼泊尔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空难。1992年9月,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加德满都降落时坠毁 ,机上167人全部遇难 。(完)
元正启新话“岁朝”******
赵文成
“元正启令节 ,嘉庆肇自兹 。”这是晋代诗人辛萧咏年 的诗句。元正亦称“元旦” ,是每年的第一天。一年节令时序开启 ,美好喜庆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到来 。因之 ,普天同庆 ,天下齐欢 。
元正,又称一岁之朝 。人们为了庆贺这个岁首之朝 ,往往或歌以诗 ,或绘以画等,采取多样的形式表现出对新年的期盼与欢愉。“岁朝图”应运而生 。《汉书•孔光传》云 :“岁之朝 ,曰三朝”。颜师古注 :“年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故曰三朝 。”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,春节便被称为“岁朝” 。“岁朝图”(或称“岁时清供图”)或已产生。它通常以静物为素材 ,配以贺岁 的诗词,通过画中物品名称的谐音、民俗寓意或历史掌故 ,以祈求新年好运,春意盎然,让奔劳一年的人们 ,感到亲切温暖 、欢慰欣悦 。
据有关文献载,“岁朝图”始于唐代 ,至两宋,在宫廷中正式兴起 。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 ,每逢春节将临,便命画院的丹青妙手描绘冬季不能见到的花卉禽鸟,陈列在宫中以增添岁朝的喜庆气氛。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“岁朝图”应是北宋赵昌所作的《岁朝图》,该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统而观之 ,此图画面巨大,花团锦簇 ,铺天盖地 、不留边隙地铺排,使之显得典丽浓郁 ,灿若云锦 。适逢花开 ,恰瞻新岁 ,细审此图 ,画心一座空灵通透的湖石 ,右傍一石亭亭如笋,四周或以雅洁的梅花 、红艳 的山茶、清雅的水仙和美艳 的长春花为素材,以朱砂 、白粉 、胭脂、石绿为基调 ,广施铺陈 ,巧饰取舍,从而使此图繁而不乱 ,色彩和谐美艳。这种铺排有序 的安排 ,让画面展现出如蛰伏在四九寒天里的勃勃生机,透露着春天 的讯息 。这种意境富于清逸之诗趣 ,醇厚而有余韵,正 是这幅画作流传千载而令人回味 的审美所在 。
画家赵昌以擅绘闻名,他长于写生,擅画花果 ,多作折枝花、兼工草虫 ,注重对景写生 。宋人范镇《东斋记事》 :赵昌“每晨露下时 ,绕栏槛谛玩,手中调色彩写之” 。又自号“写生赵昌” 。
由此可见 ,从宋元始“岁朝图”就已是岁末年初文人雅士应景 的题材,从宫廷到民间莫不如此。其后,诸如明宪宗朱见深的《岁朝佳兆图》以及民间或以“钟道迎福”“百(柏)事(柿)如意”之类为题材的吉祥寓意图等 ,无不如此。同朝传诸后世 的还有仇英的《岁朝图》 。陈洪绶的《清供图》瓶中插梅,花绽新蕊,玉兰轻舒 ,素雅中带着清冷 ,虽佐以山茶吐丹 ,仍 是“几点寒英,用尽东风力” ,给人以新岁明艳清新之感。其后 的任伯年、蒋廷锡 、吴昌硕等无不喜作《岁朝图》。
在民间,“岁朝图”同样以年画 的形式出现在百姓的新年庆典中 。最具代表性 的 是清代乾隆年间以苏州桃花坞画家蔡卫源绘制的《岁朝图》为粉本,木版刻印 的“姑苏版”年画《岁朝图》。这是一幅承前启后、能够反映清朝中期画院画风 的年画作品之一,描绘 的 是一处高门大第的庭院 ,亭台、楼阁、水榭以及新年清晨人们欢娱的活动场景 ;远景 是披雪的山脉,近景 是爆竹点火 的孩童与折梅 的仕女。全图是以西湖孤山附近的行宫为背景而创作的。关于画家蔡卫源 ,传不详,仅在该作品中记有其名。此画在构图上受到南宋和明代院体画的影响,画面中树石 、仕女 、童子吸取了宋元以来花鸟人物的传统 ;同时,又受到西洋“泰西画法”的影响,采用了焦点透视和固有 的中国散点透视相结合来表现建筑 ,其比例大体相称 ,层次丰富 ,纵深感强 。这两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,既典雅工细 ,又不拘泥于传统 的视角 。画面上 的诗文题跋,写出了春节的热闹祥和:“梅雪争春斗渐开,炮声催转岁朝来。红炉围座麟儿嬉 ,老翁携杖步琼台。”
醇厚 的节令民俗审美,令人心驰神往。“岁朝图” 的题材 ,正是元正节令的一种审美注脚。从“岁朝图”的绘画题材看 ,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:一为花鸟奇石 ,一为人物图绘 ,另有岁时年景 。其花鸟奇石类 ,常以瓶花为核心 ,点缀些许器物 、仙花 、瑞草 、嘉果、奇石、文字吉语 、古砖文玩等 。这些花草果蔬 ,无不有着吉祥如意的含义。梅花象征着报喜 ,牡丹寓意富贵,瓶中荔枝意味着平安吉利 ,祥和欢喜。人物图绘类则 是借助于神祇,悬挂钟馗 、祖先等,祈祀驱邪降福 。岁时年景类则主要描绘人们新年 的欢乐场景 。
关于“岁朝图”岁首之庆,今人汪曾祺曾有评说 。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:“曾见一幅旧画:一间茅屋 ,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 ,内插梅花一枝 ,正要放到桌案,画上题曰 :‘山家除夕无它事,插了梅花便过年 。’这才是真正 的‘岁朝清供’ 。”
画作的背后 ,体现 的 是中国人独特 的审美品位。唯有尊重自然,顺应规律 ,回归质朴,才能撷取大自然最美的春意 。岁朝清供 ,其灵魂就在一个“清”字。
传统的节日风俗,包含着人们对生命的自我关爱,为生命 的延续赋予了诸多新意 。闲话“岁朝清供”,为历史存照,为文化拂尘,为中华传统文化扬辉,无疑 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之乐事,我们身在其中,乐其乐哉 !
(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)
(《人民日报海外版 》2023年01月19日 第 12 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